专业为基 服务为宗

在明明德 止于至善

返回列表

2015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王俊教授、王建安教授、陈士林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5-12-29 浏览次数:5511





                    

王俊简介


    王  俊(1963.11),胸外科学专家、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主任。


    王俊教授是中国胸部微创外科的开拓者,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创立者。开展了我国首例电视胸腔镜手术,领导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胸部微创外科中心,引领我国普胸外科完成了从传统开胸到现代微创的革命性转变,并建立了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显著提高了我国肺癌诊疗水平。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汗症新术式的研究写入国际指南。王俊教授研创“王氏技术”和“王氏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器械包”(含9项专利)。创新点(1)利用特制器械结合同向双交叉手法,使手术操作更准确、稳定、流畅;(2)隧道式叶间裂游离+近视野显露,达到精确地血管定位;(3)鞘内肺血管“骨骼化”解剖,实现精准、高效淋巴结剥离。成功解决了中国肺癌手术难题,被全国280余家大医院采用。截止2015年2月,单中心“王氏技术”肺叶切除2056例,中转开胸率低于美国最著名癌症中心斯隆凯特琳(7.3%vs14.4%),围术期死亡率低于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数据(0.49% vs 0.94%)。经十多年开拓、创新与推广,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基本取代传统开胸成为我国肺癌诊疗的最常用术式,部分三甲医院已占肺癌手术80%以上。


    2012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肺癌诊疗领域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级奖项。发表论文280篇,他引2034次。获美国胸外科学会Graham Fellow奖(全世界每年仅授一人),拥有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主编专著和教材10部。


王建安简介


    王建安(1961.11),心血管病学专家、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王建安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30余年来致力于心血管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同时围绕临床关键问题潜心开展从基础、转化到临床的系统性研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等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在国内领先开展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脉支架植入术,发现该技术能准确判断心肌缺血的存在,并且能定位至具体的部位,科学指导支架植入。并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通过对732例患者随访3年,发现与冠脉造影相比,血流储备分数评估不仅减少支架使用率,还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心绞痛再住院率。他积极在全国22省53家医院推广该技术,共应用9362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避免了49.23%患者支架植入,提高了我国冠脉支架治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规范我国冠心病诊疗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建安教授在国内领先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夹闭术二项高难度介入手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王建安发现术中房间隔穿刺的位置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他改进手术方式,创造性采用三维超声精确导引房间隔穿刺术,提高手术成功率达100%,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提高。


    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236篇,他引1134次,其中在Stem Cell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1篇(通讯作者54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


陈士林简介


    陈士林(1961.11),中药资源领域专家、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


    陈士林研究员是中药资源与鉴定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完成1万余种中药材及混伪品的DNA条形码研究,国际上率先提出并证实核基因序列ITS2作为药用植物通用DNA条形码,创建了全新的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技术体系,为中草药建立了“基因身份证”,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中药材物种真伪鉴定方法缺陷的难题,建立了药材基因鉴定系统标准,为中药鉴定学开拓了新的方法学领域。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已纳入2010版《中国药典》第三增补本、2015版《中国药典》,该研究被誉为标志着“中药进入标准化的基因鉴定时代”。 该技术已被国内外860余家研究检验机构和企业公司应用;企业技术服务和合作转让金额达5000余万元,每年为数百亿中草药产品提供原料鉴定保障服务,企业采用定制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避免损失的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0亿元。主持建立并运行第一个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首创中药材生态适宜性与数值区划分析平台,主持完成中国260种中药材的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编著《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从生态学角度解决了我国中药材种植地域选择的问题,避免盲目引种栽培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药材品质下降和生产无序发展。


    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篇,获21项国际国内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