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为基 服务为宗

在明明德 止于至善

返回列表

“病理乃医学之本”,病理医生被誉为“医生的医生”

发布时间:2020-04-21 浏览次数:7837

病理乃医学之本,病理医生被誉为医生的医生

 

卞修武

教授、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和肿瘤免疫病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创新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擅长神经病理诊断和研究,科研方向是“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干细胞”。在Nature、Cell Stem Cell、Nat Immunol、Nat Commu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80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100多年前的东三省鼠疫大流行,伍连德博士就是通过遗体病理解剖证实病因、发现传播途径而最终消灭疫情的。2003SARS爆发,直到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家丁彦青教授对SARS死者解剖后,才得到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了广东专家组提出的非典病因是病毒,不是衣原体感染的科学论断,将抗击非典战役引入新的阶段。

 

面对更为诡异、累及多器官、损伤范围更大的的新冠病毒,如果没有对病因和病理改变的深入认识,临床救治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2020年春节一过,中国病理学界唯一院士、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陆军军医大学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卞修武带领着他的特种团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战斗中。他们不但是最早获得指定机构资质开始微创尸检(多脏器穿刺)的团队,而且领衔完成了目前全球数量最多的新冠肺炎系统尸检和病理诊断,取得了新冠肺炎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得到国家领导和军地前线指导组专家的重视和肯定。

 

面对重大新发传染病,病理解剖必不可少

 

遗体病理解剖是全面揭开新冠肺炎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是实现其最后诊断的唯一途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病理学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疫情防控战斗。鉴于这一新发传染病的体内器官病毒分布和病理改变特征不明,可能严重影响诊疗方案的完善和救治水平的提高,卞修武院士于1月份通过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等途径提出开展新冠肺炎尸检工作的建议方案,并被国家采纳。国家卫生健康委24日印发了《关于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尸体解剖查验工作的通知》以来,卞修武团队是首个获得全国新冠肺炎尸检指定机构资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微创尸检(多脏器穿刺)和病理研究的团队(213日第1例)。

 

为了给临床病理工作者提供借鉴,卞修武院士基于尸检工作的实践、病理研究结果,牵头撰写的新冠肺炎病理变化专家共识,进入组织制定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病理科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冠状病毒病-19死亡病例尸体解剖查验操作指南(试行)》等行业指南规范,主要结果在《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上述指南规范和论文被阅读量达4万余次。

 

主动请缨  逆行武汉

 

28日,卞修武院士主动请缨并得到批准,他立即和一位擅长穿刺工作的血管外科专家到达武汉,成为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疫情下的武汉市,没有符合要求的尸检室和配套设施,他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从全国各地紧急筹措,在移动手术方舱基础上,在火神山医院建了首个符合负压过滤的生物安全尸检方舱和病理研究室。三天集成负压尸检方舱”“两天建立红区病理科”“两小时获批尸检机构资质,高效的工作,使得尸检病理工作的开展进入更加安全、更加正规的快车道。

 

相关工作启动后,他们扩大了病理学解剖团队。228日,陆军军医大学姚小红副教授等5名病理骨干增援武汉。加上地方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王朝夫教授带领的6名成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海波副教授等2名成员)增援力量,卞修武领衔的新冠尸检病理武汉团队骨干成员共16人(另外12人在卞修武的远程指导下同步在重庆方面开展尸检和病理研究工作)。

 

他们一边完成尸检病理诊断报告,一边深入开展病理学研究工作,牵头组织制定新冠肺炎尸检方案,形成疫情期间全国病理科工作指南等系列规范和共识。

 

截止43日,疫情中卞修武院士团队共开展系统尸检27例和微创尸检(穿刺)13例,总共完成新冠肺炎病理检查40例,在同期新冠尸检中是全球病例最多的国家。他们的工作有原创性发现,包括新冠肺炎与SARS病理特征的鉴别、呼吸衰竭机制的新认识与救治意义、新冠病毒的全身分布与播散机制、炎症风暴的病理基础、某些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细胞来源以及转阴患者肺部病理与纤维化特点等。在卞修武的手机屏保上,一直保留着他们团队首次发现和报道的肺内新冠病毒的真面目

 

国家方案首次纳入病理内容  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卞修武院士带领的尸检病理团队从器官外观、组织显微结构、疾病相关蛋白染色和病原体核酸检测等层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病理学观测、诊断和研究工作。结果发现,新冠肺炎病理改变以肺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特征,包括肺泡渗出性炎、肺间质炎、肺泡上皮细胞增生、透明膜形成和病毒包涵体,晚期形成肺肉质变和间质纤维化。病变导致的肺泡损害、渗出物和微循环异常引起气体交换功能障碍,小气道黏膜上皮脱落和黏液栓形成导致气道阻塞而影响通气功能,是呼吸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该病毒感染还累及多个脏器病变,特别是淋巴造血损害和免疫异常可能在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脏器病理病变和体内病毒分布观测结果,卞修武作为组长牵头撰写和制定了新冠肺炎病理学改变的专家共识,并被全文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方案》),填补了新冠肺炎诊疗规范中病理学内容的空白,并将向WHO推荐。第七版《方案》在临床治疗上体现了一些重要强化和调整,包括推动肺脏治疗为主向多器官支持治疗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加强呼吸功能管理和治疗的精细化措施、重视免疫功能检测与保护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病理结果共享给临床专家,通过视频讲课培训、临床病理讨论会等形式,在火神山医院、华中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金银潭医院等以及视频连线北京、西安等地多家军地医院共近20场次,在央视新闻(武汉直播间)发布和解读了新冠肺炎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护人员解惑释疑,共同探讨新冠肺炎的救治与防控。

 

这些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尸检结果为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陈薇院士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抗疫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直接证据与建议。尸检工作发现还多次以成果展示、会议口头报告、专家组讨论和书面材料等形式向国家领导、军队前线首长和国家部委负责人汇报,受到军地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与鼓励。


310日习主席考察火神山医院时在尸检工作结果幻灯片前关心进展

 

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卞修武院士说,通过本次疫情中的尸检工作和病理学研究,积累了一系列生物安全条件下的病理平台诊断体系构建经验,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病理学发展中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短板问题,例如对尸检条件、病理人才团队等病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要素的重视不够等,特别是重大疾病防控中的病理工作的参与度和重要性亟待重视。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规划,他有着成熟的思考:

1.建立新冠肺炎病理样本库,深入开展新冠肺炎病理学研究。利用此次疫情中组织实施了大宗的尸检病例资源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临床信息充分结合,加强免疫病理、分子机制和诊疗新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认识新冠肺炎病理机制,更好指导临床实践。加强对涉及生物安全、国家社会组织经济利益的重要研究资源和成果的样本信息采集、整理和保护,并安全、科学地利用。从国家安全和医学发展层面,要加强病理平台建设,完善遗体捐献和尸体解剖法规。要大力推进重大传染病病理样本库建设,做到战时能管,平时能用,严格管理,资源共享。

2.加强总结交流,公布和发表研究成果。国家卫生健康委总结指出,此次新冠肺炎尸体解剖与病理研究工作是长期以来我国传染病疫情中开展例数最多、研究最深入、效果最好的一次,为临床诊治和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我国未来应对重大传染病和医疗救治提供了重要经验与技术支撑。在当前疫情肆虐全球的形势下,应该加强尸检病理发现的总结交流工作。为此他建议:(1)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学专家委员会,进一步总结和推动形成新冠肺炎病理学国际共识和诊断指南。(2)在尸检结果和重要发现方面要集中发出中国声音,体现新冠肺炎防控方面病理工作的国家行动。(3)以尸检发现为基础,结合临床科学问题,加强新冠肺炎的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研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

 


share: